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成立
雖然公務員的生活和收入穩定,在公務機關服務了15年以後,我心裡漸漸浮現一絲疑問:「在這裡設計內容有限,沒有機會接觸其他類型的設計,我還要繼續留下來嗎?」這個疑慮越滾越大,終於讓我毅然決然地離開公務機關,獨立出來開業,1958年「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正式成立。
其實,15年的公務員生涯,讓我累積很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更從大倉三郎課長處學到的施工實務、美援會的醫療設施及移民安置等建築相關專業。
告別公務員生涯
但是公務員生涯,所作的多半是例行性的建築行政管理工作,比較沒有磨練其他類型建築設計的機會。加上國民政府來台後,任職於政府機關部門,以受中國教育者,較有機會受拔擢,而自己所受的是日本教育,不僅在語言溝通上經常要字字斟酌,發展也多少受到侷限。於是,我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創立事務所是我選擇的第一步。過去在政府機關服務的工作性質,大多偏向建築行政管理方面,即使能夠參與設計,建築的形式和內容也多有限制,獨立開業之後,我終於在自己喜歡的建築設計創作領域中,得到了寬廣的空間。再加上,創業後時間的利用彈性大,讓我得以重拾對傳統建築的興趣,繼續對廟宇、古厝的匠師進行訪問,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也才得以在1963年木柵指南宮要興建凌霄寶殿時,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勝出,從此開啟一段不同於一般建築師的職業之路。
為墓園設計注入傳統元素
在台灣,鮮少有建築師接觸廟宇、宗祠和陰宅的業務,當初側重這方面的業務,主要是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和對建築這個行業理性分析的結果。因為試想,台灣有好幾千個建築師,如果大家都去設計洋房、辦公大樓,全台灣有多少的資源能夠分配給這幾千個建築師?但是廟宇、宗祠和陰宅這類型的業務,同樣有一定的市場,卻少有建築師有能力、願意去碰觸,只要在這部分夠專業,建立口碑,就能佔有一席之地。
最後證明,我的方向是對的,從40年前的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開始,金山安樂園、呂氏宗祠、李氏宗祠,一直到近幾年的真龍殿、上海天馬塔園,重耀建築師事務所能持續累積這幾類作品的名氣和信譽,也在業主之間流傳開來,就在於長時間的紮根工作。
林安泰古厝易地重建的挑戰
1 9 7 7 年, 因為實施都市計劃,敦化南路要拓寬,林安泰古厝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幸好當時的台北市長林洋港意識到古蹟保存的重要性,在徵詢市府建築相關單位主管的意見後,詢問我是否能參與拆遷古厝的工作。
「易地重建」在當時的台灣是創舉,對我也是個莫大的挑戰,所以我毅然決然地接下這個任務, 自創了一套編碼系統,經歷了十年波折,終於將林安泰古厝在濱江街現址重建起來。經歷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古蹟保存的觀念不斷演進,從過去指定為古蹟就不能再動用,演變到古蹟遷建,到現在知道房子要有人使用才能永續,而衍生的修復再利用計劃,文化界和建築界對古蹟保存的討論從來沒停過,歐美日思潮加上台灣
學者的意見,有過幾番激烈的筆戰。
重耀建築師事務所這些年來接了不少古蹟修復遷建案,卻從不曾加入那些文字的爭辯,就是因為清楚認知自己的本分,所以選擇執守一個技術工作者的身分,安靜認真地測繪、修復,隨時學習相關的知識,盡心盡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廟宇專家美名揚東洋
1966年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落成後,在社會各界頗受好評,日本的徐福廟廟方人員,在看到指南宮凌霄寶殿後,更特地邀請我們前往日本從事徐福廟的設計監造工作。往後,如巴西、菲律賓、大陸的華僑,也陸續提出在當地設計廟宇、宗祠等的案子。
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成立55年來,做過國內外近數百的設計業務,我常跟事務所同事說,只要把自己當作是業主,關注各個細節,秉持負責任、重信諾的態度,一定能獲得業主的信任,因此,事務所許多業務都是自己找上門來的。有幸的,1989年,小兒子學忠終於在老父聲聲呼喚下從美國歸來,加入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成為老父的事業夥伴,也讓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一直非常關心的青年人創業、職業訓練,及為台灣建築界建立制度等工作。
兒子變成合夥人
回想1958年,重耀建築師事務所成立時,事務所的辦公室就設在李家的客廳,兩年後小兒子李學忠出生。從小就在鉛筆、圖紙的包圍下長大的他,或許是因為看著一張張美麗的建築圖,從爸爸手中像變魔術一樣地出現,最後這美麗的圖,竟然還能變成真正的房子!讓他從國小時期,就決定了自己一生的志向:「我要當建築師。」
1989年,學忠學成歸國,加入重耀建築師事務所,2003年,更和我一起與陳柏森建築師攜手合作,重修總統府的外觀,對於半世紀前已經參與過總督府(總統府前身)修繕的對我來說,不只是一件非常有紀念性意義的大事,能逐漸將半生以來的事業交棒到自己兒子手上,更是意義非凡。
祖師爺賞飯
據學忠自己說,從他有記憶以來,家裡的客廳就是事務所辦公室,我這個老爸總是忙碌而嚴肅,每天忙於工作,常常忘了吃飯休息,也很少和孩子話家常。整個事務所像一個大家庭,媽媽每天要煮飯給大家吃,每到中午,所有的人就圍著一張大桌子吃飯,氣氛很溫暖,很和諧。但他彷彿注定要走建築這條路,事務所裡的每件事物,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小學時,他就已經立定了自己一生的志向:「我要當建築師!」知道自己的孩子想當建築師,我表面上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其實非常高興,回想學忠的成長過程,雖然我並沒有刻意地引導孩子往建築的方向學習,只除了--教李學忠如何削鉛筆。
因為從小在事務所裡鑽來鑽去,學忠深知我訓練員工的習慣,第一個月要練習削鉛筆,所以他自己練就了一手削鉛筆的好功夫;他也喜歡跟著事務所的同事做事,譬如曬圖,小小年紀就知道,阿摩尼亞要用多少量,曬的時間要多長,時間過長會太白,過短會太黑等等。
還有,到事務所應徵的人,我一定會先要求畫一個樓梯剖面,看看對方的手上功夫,有一回我不在家,剛好有人來事務所應徵,當時才小學五年級的學忠,就老氣橫秋地拿了一張畫紙給應徵者, 學著我的口氣說:「先畫張樓梯剖面來看看。」所以,在學忠還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帶著他到各個工地巡視,看著我如何要求工人作事,開始培養他對建築實務的粗略理解;蓋我家的自宅時,才唸國中的學忠因為好奇,天天到工地報到監工; 林安泰古厝拆遷時,雖然學忠高中剛畢業,還沒有建築和古蹟的概念,我還是帶著他到工地,讓他做簡單的測繪記錄工作。
父親的驕傲
在外,學忠對於我是他的父親,似乎總表現得很低調,據他自己說,是怕自己表現不好,會丟了我的臉。為了讓自己有效的學習,學忠在大一時就跟著事務所的資深工程師學畫施工圖。當其他同學還浸淫在迎新大會的歡樂中,更早已一頭栽進建築學程,去印證建築實務與理論是否互為表裡。大二的建築設計課,用功的學忠開始展現優秀的能力。為了讓自己做設計更快速、更順手,他想出一個好辦法,把圖書館裡所有的國外建築雜誌全部翻過,看到喜歡的作品就影印下來,依照配置、平面、立面、剖面分類,編成一本設計的參考書,做設計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看看,在他學習設計的過程中,這本「聖經」給了他很多的靈感啟發。暑期實習期間,學忠更選擇到高而潘、陳柏森等大建築師事務所,多聽多看多學習。大四那一年,學忠總共做了14個設計案,除了一學期兩次的設計課作業,還到外頭事務所幫忙,多做了10個競圖案,第一個做的就是自家事務所的南鯤身代天府競圖案,競圖揭曉結果名列第二,第一名從缺。
在以優異的成績從淡江建築系畢業後,學忠旋即飛往美國華盛頓大學及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繼續研究所的學業,並且在拿到學位之後,繼續待在美國的Jonesmayer和.O.K.事務所工作。
學忠曾透露,剛進事務所工作的時候,他完全不懂鋼結構的施工圖怎麼畫,想起自己
父親曾經說過年輕時候在總督府的描圖訓練,於是每天下班之後,他就留在事務所,一天描一張圖,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了鋼結構施工圖的概念,讓事務所的上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給自己帶來更多學習的機會。
台灣民俗村挑大樑
勤奮的態度, 和優異的表現,雖然我口頭上很少講,卻是深以為傲。所以,當1989年,我接受彰化施金山先生委託規劃「台灣民俗村」,正苦於忙不過來時,纏繞在心裡多時的想法,終於付諸行動,決定力邀兒子回國幫忙,學忠也決定暫時離開H.O.K. Inc的工作崗位,回台加入台灣民俗村的工作行列。
成為事業夥伴之後,兩人多了許多相處的機會和共同話題,父子經常討論目前建築發展的趨向,學忠一五一十告訴我在國外所見的建築風潮,著實讓我也受益良多。然而,畢竟父子兩人分屬不同的世代,受的教育不同,做事習慣不同,在事務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加上兩個人的性格都非常求好心切,當時著實度過了一段辛苦的磨合期。兩人之間最大的爭執,發生在學忠剛回台灣的那段時間。國外事務所的工作經驗,讓學忠體認到全面電腦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開始大幅更新事務所的電腦設備,但我對於
這個決策卻存在很大的疑慮,畢竟,過去事務所同事下班的時候,都必須把當天畫的圖放在桌上,我也得以逐一檢查、修改,電腦化之後,我因為沒辦法動手改圖,怎麼樣都放不下心。
衝突磨合讓事務所更見成長
在事務所的領導上,是另外一番觀念的落差。畢竟,我的性格和脾氣從年輕到現在始終沒變,做事總是要求「馬上辦」,而且要快更要好,事務所同事做錯了,馬上毫不留情面地糾正,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句日語俗諺:「可愛的孩子,應該讓他吃苦。」為人師長者有責任在晚輩和屬下犯錯時出言糾正,而挨罵的人應該感謝人家願意教導他!但是時代已經不同,現代人的自尊心強,倫理觀念也不比從前。以前事務所的同事,在挨罵的時候,通常比較能夠接受;但後來新進的年輕同仁,就比較容易產生不平衡的情緒。學忠雖然和我的性格相似,對於同事所犯的錯也感到又急又氣,但為了顧及我和同事的心情,被訓練得能按捺下火氣,平心靜氣地擔任我和員工之間的潤滑劑。這讓他在事務所裡,逐漸成為重要的靈魂人物,對我來說,是十分安慰的一件事。更甚者,因為在我的想法裡,只要能幫助人,幾乎是從不推辭,而且決不拖延,從學生時期,學忠就常開玩笑地說:「我父親講的話比簽合約還有效。」但在學忠進入事務所之後,這句話能夠兌現,常是多虧了學忠日以繼夜的勤奮工作,也讓學忠常忍不住開口跟我抗議:「下次可不可以先問問我,事務所現在有沒有空,再答應人家?!」幸而,在經過幾年的衝突與溝通,學忠帶回來的新作風、新觀念,不但為重耀建築師事務所帶來新氣象,也讓我更放心把事務所的責任交給公司的團隊,創立龍鼎建設以及重耀工程一起帶動建築的有利整合,有別於一般建設公司,一路走來堅持創辦人李重耀所把持的步調,不躁進,一步一腳印的在國內及海外拼出好成績。